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股破发背后 定价环节应多一分理性!

新股破发背后 定价环节应多一分理性

时间:2025-07-07 23:40:33 来源:杳无音讯网 作者:娱乐 阅读:440次

原标题:每经热评丨新股破发背后 定价环节应多一分理性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上周新股频现破发,新股性曾经的背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Choice数据显示,环节9月19日至9月23日,应多共有12只新股上市(不含京交所个股,分理下同),新股性其中7只新股遭遇首日破发,背后破发比例近六成。环节其中9月19日,应多5只新股上市3只破发;9月21日,分理4只新股中有3只破发。新股性

时逢2021年9月询价新规正式实施一周年。背后新股频频破发让中签者心里“凉凉”,环节新股弃购数攀升、应多有效申购户数下降等指标,分理也直观反映出近期新股市场遇冷的现实。

出现新股破发的原因有很多。市场环境是一大重要因素。上周上市的新股多数是在8月底9月初完成发行,近半个月以来,受欧美主要经济体激进加息等影响,A股市场跟随下跌,对上市新股尤其是高价发行的新股产生不利影响。

但注册制下,询价对象均是专业机构投资者,他们获得的信息更充分、专业性更高,保荐机构也是既熟悉公司又熟知市场的专业人士。普通投资者亦期望,他们能对拟上市公司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当高价新股上市即大幅破发,对市场信心也会形成较大伤害。

过高的定价,远超实际投资需求的超募资金,带来了破发,也带来了无数吐槽。如有的网友就在社交媒体质疑:“便携式储能已是一片红海,欺负我们只认储能二字?赚超募的钱,股民太惨了。”

抛开情绪因素不谈,该网友所提到的问题,也是注册制改革之后A股市场遇到的新问题。在资本市场深改之后,不少新兴行业公司甚至是亏损的初创企业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它们带来了全新技术,但也带来了一些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用过去的估值体系、投资标准来判断它们的价值变得更加困难。投资这类行业或公司,不可避免会带有讲故事、谈预期的成分。在新股发行环节,发行人、投资者、保荐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变得更加复杂。

过去核准制时代,新股发行被设置了23倍市盈率的参考标准,某种程度上压低了新股一级市场定价,给予了二级市场爆炒空间,造成了新股“不败神话”。注册制之下,尤其是新股询价机制改革后,新股定价由买卖双方博弈决定,考验着卖方(投行)的估值定价能力,也考验着买方(询价者)的价格发现能力。

笔者认为,买卖双方在定价环节,均应多一分理性,尤其是对某些热门赛道更需如此。只有买卖双方对行业前景、市场环境作出更为专业的判断、审慎的评估,才能最大程度上将新股发行价格维持在平稳的、相对合理的位置。

当然,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经验,市场化定价之下,新股破发是常见现象。破发对一个健康的市场而言不一定是消极因素,破发本身会不断促使新股定价回归理性。一些受短期市场因素影响而出现破发的个股,如果自身经营良好,其二级市场价格最终会回归真实价值。只是上周新股破发再次提醒投资者:打新之前,需要多做功课。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经济日报:资本青睐二线动力电池
  • 减产预期推高美豆价格,南美新作能否填补供给缺口?
  • 多家国有大行9月15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 吴冰接棒杨晓东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上汽集团: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 收评:北向资金小幅净卖出7.59亿元 沪股通净买入9.37亿元
  • 扎哈罗娃批“基辅安全条约”:最终将“奴役欧盟”!
  • 云南电解铝集体减产,后续还会扩大吗?
  • 9月13日财经早餐:通胀数据出炉前保持警惕,美元回落至两周低位,供应担忧加剧助推油价上涨
推荐内容
  • 王晓明: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 刘彪:“券商员工高薪”争议凸显金融企业薪酬结构调整必要
  • 住建部:十年来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5900多万套
  • 工信部:鼓励国外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
  • 富荣中短债净值日跌12% 为债基流动性风险敲响警钟
  • 北京在重点领域任务上取得新突破:承载国家使命 推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