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猪菜共振”推动7月CPI上涨2.7%,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猪菜共振”推动7月CPI上涨2.7%,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时间:2025-07-07 18:04:29 来源:杳无音讯网 作者:娱乐 阅读:395次

澎湃新闻记者 侯嘉成

刚刚公布的猪菜共振7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推动消费品和服务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平稳。上涨PPI同比涨幅继续收窄。对货

8月10日,币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何影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猪菜共振略低于市场预期,推动环比上涨0.5%。上涨1-7月平均,对货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8%。币政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何影低于市场预期,猪菜共振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5%,推动环比下降0.9%。上涨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8%。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猪菜共振”推动CPI同比小幅上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澎湃新闻表示,7月核心CPI同比较上个月回落,但环比增长0.1%,连续两个月上涨,反映国内需求在恢复,同比回落主要受基数影响;核心物价同比继续处于1时代,反映目前国内需求仍偏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核心CPI继续处于明显偏低水平,意味着当前消费品和服务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平稳。

从同比看,7月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涨幅高于季节性。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4%和3.6%。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两大弹性最强的食品形成“猪菜共振”,推动7月食品价格环比大涨。

周茂华表示,国内需求复苏,疫情受控,经济活动恢复带动服务价格上涨;餐饮业回暖带动猪肉需求增加,此前部分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继续对7月市场供需产生尾部影响,以及去年基数效应推动了7月猪肉价格上涨。

周茂华还表示,短期猪肉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走势。尽管猪肉价格由上半年消费者物价的“拖累项”转为“贡献项”,但国内生猪产能恢复正常,并将继续保持稳定;国内粮食丰收及调控政策有力有效,储备充足,有助于稳定生猪养殖成本,以往价格大起大落的猪周期难以再现。

王青表示,在猪肉、鲜菜价格大涨显著推高食品价格后,7月CPI涨幅不及市场预期,主要是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这带动交通和通讯价格同比涨幅由上月的8.5%收窄至6.1%;此外,受上年同期基数抬高以及当前消费较为低迷等因素影响,7月教育文化和娱乐CPI同比涨幅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非食品CPI涨幅明显收窄,对整体CPI上涨影响显著下降,是7月整体CPI涨幅不及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王青还表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一波下跌过程,以及当前国内消费修复整体温和,市场供需平衡不支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升,7月非食品CPI环比下跌0.1%,显著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为2003年以来7月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

PPI同比延续近8个月的下行势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受国际国内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王青表示,7月PPI新涨价动能大幅削弱。在美元指数上涨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减弱背景下,7月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挫。从国内来看,尽管基建稳增长加码发力,但主要由于地产投资羸弱,需求端对工业品价格的支撑作用并不强。由此,在国际大宗商品和国内工业品价格普降背景下,7月PPI环比较大幅度转跌,并推动同比涨幅加速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20.7%,回落10.7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3.9%,回落1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9%,回落6.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8.6%,回落6.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0.6%,回落3.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9.5%,降幅扩大5.8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2.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0%。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1.1%,降幅均有所扩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2.1%。

周茂华表示,7月PPI回落反映部分中下游工业制造业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有助于带动上下游利润“分配”向均衡、可持续方向发展,叠加中下游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中下游工业制造业生产活动将更加活跃。但目前全球政经局势复杂,能源和商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内部分中下游制造业的经营压力仍较大。

展望商品价格走势,周茂华表示,近期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但从目前全球疫情、供应限制、高通胀、地缘局势等情况看,全球经济放缓趋势,金融环境收紧的形势并未扭转,这对商品价格走势继续构成不利影响。但由于商品供给面脆弱,导致商品价格整体继续在较高水平运行。

“剪刀差”连续9个月缩窄,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7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1.5个百分点。

展望通胀,温彬表示,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陷入衰退交易,中国面对的外部通胀压力减轻。但鉴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于未来的外部通胀压力仍不能过于乐观。同时,中国通胀面对的内部压力也在上升,主要体现在以食品价格为主的结构性通胀方面。

温彬表示,预计未来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结合CPI与PPI“一上一下”两方面综合考虑,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周茂华表示,预计物价同比整体保持温和,上下游价格结构继续改善,不影响国内稳增长政策,全年物价有望稳定3%目标以内。

王青也表示,虽然7月整体CPI增速加快,涨幅正在向3.0%的控制目标靠近,但并不会驱动货币政策收紧。受猪肉价格大幅冲高影响,2019年11月CPI同比高达4.5%,而当月央行却实施政策性降息(下调MLF利率),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2019年11月核心CPI同比仅为1.4%。

对于8月CPI走势,王青表示,8月CPI同比将在当前水平附近小幅波动,超过3%的可能性不大。在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下,猪肉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走势,同比涨幅未现进一步扩大,鲜菜价格也现回落,同比涨幅由正转负,加之国际原油下行驱动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下调,以及国内消费修复仍将保持温和态势。

王青还表示,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陆续通过加息来抑制高通胀,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渐强。需求预期承压背景下,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料将继续回落。同时,短期内国内地产投资难见明显回暖,叠加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工业品价格并不具备快速上涨的条件。随去年同期基数上扬,未来几个月PPI翘尾因素将不断回落,到四季度翘尾因素对PPI同比的贡献将为负值。由此判断,接下来PPI同比涨幅将持续回落,四季度PPI同比料将小幅转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对抗特斯拉,索尼和本田计划在电动汽车上安装PS5
  • 瑞典海岸警卫队:“北溪”管道泄漏排放量有所减少
  • 捷心隆附属5960万元中标东南亚生产厂房项目
  • 云南昨日新增确诊病例14例
  • 新城控股150亿元储架式发行获受理,上市房企融资潮来了
  • 英镑第二季度遭全球央行抛售,成表现最糟G10货币之一!
  • 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2021年犯罪情况报告,数据不全引争议
  • 央企巨无霸招商金控旗下两家香港保险公司迎来重组 影响几何
推荐内容
  • 美供应管理协会:美国8月制造业PMI为52.8
  • 拜登:对“欧佩克+”的减产决定感到失望
  • #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登上热搜,网友:“你选择发声明,我选择不买”
  • 兴铭控股10月5日耗资约130.1万港元回购518.8万股
  • 金融街论坛多部门发声重磅支持房地产,央行官宣“金融16条”强调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 特斯拉:本月起将移除Model 3/Y的超声波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