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证券时报刊文:“提前还房贷”为啥又掀高潮?!

证券时报刊文:“提前还房贷”为啥又掀高潮?

时间:2025-07-08 06:30:50 来源:杳无音讯网 作者:热点 阅读:673次

炒股就看,证券权威,时报啥又专业,刊文及时,提前全面,还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掀高

来源:证券时报

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证券只要房价还在下跌,时报啥又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刊文提前还贷的提前动机,就一直会存在。还房

近段时间,掀高“提前还房贷”又掀起了高潮。证券有朋友告诉我,时报啥又最近他发年终奖了,刊文计划提前还房贷,但没想到,手机银行APP直接关闭了申请提前还贷的功能。据悉,有的银行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该功能,但放出的号很少,每天点进去都显示预约已满。到柜台办理,要么窗口很少、要么排好几个小时。即便预约到的,也要等待2-3个月。另外,提前还贷普遍要缴违约金。

事实上,提前还贷潮贯穿2022年。2023年年初,为啥“提前还贷”又掀起高潮?一方面,2022年到现在,尽管房贷利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左右,但对而言,利率还是很高。已经发放的房贷,利率大部分要在5%左右。特别是,2016-2021年,商品房市场在高位运行,那时的房贷利率普遍在5%以上。问题是,现在存款和保本理财的利率,普遍低于3%。

比如,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1.5%(零存整取、整存零取)-3%(整存整取)。此前收益比存款高的货币基金,其收益在2022年比存款利率还要低。在老百姓眼里,过去银行理财一直是没有风险的,但现在也大幅度波动,甚至出现负收益。相对收益更高的资管产品,亏损本金的现象也在2022年不断出现。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此一看,房贷利率就很高了。

记得在2014-2017年,那时创业创新风起云涌、地产一年上一个台阶,社会融资需求很旺盛,金融环境也很宽松,金融机构大量发行各类融资产品,老百姓随随便便就能找到6%-10%的投资品种,而且多是刚性兑付的。所以,即便那时房贷利率在5%以上,也是相对便宜的。因此,那会儿大家买房时,都想多申请房贷、少给首付,结余的存款搬家到了理财和资管。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房贷利率变高了,理财收益走低了,自然就会发生从“尽量多申请房贷”到“争着提前还贷”的逆转。近期,理财收益一度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破净的情形,更是引发了大规模的赎回。回到存款账户上的钱怎么处置?老百姓是聪明的,简单的加减法算得很清晰了,提前还贷是最好的选择,等于变相理财。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就是近期房贷利率动态调整。

根据央行政策,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在2023年不设下限了。这70个城市均为人口规模、经济基本面靠前的城市。全国还有200多个地级市,这些城市大部分的房价在下跌。由此,未来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取消下限。对存量房贷来说,高利率的弊端更加凸显。这时,要么还贷款,要么还款后卖房,再买房,腾挪为低利率房贷。

对银行来说,近年来对实体贷款利率明显走低,2022年下降了34个基点。国家还要求利率更低的中小微贷款占比不低于30%。由此,房贷就是优质资产了。同时,2022年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近8万亿,包括理财赎回的资金、预防性储蓄、买房延后的资金,大部分成为定期存款。资金成本在增加,增量房贷申请在下降,存量房贷被提前还贷,银行收益自然受冲击。

2021年上半年,老百姓“排队等待放贷款”,现在却是“排队等待还贷款”。一年多的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反差,大背景就是对楼市的预期发生逆转。过去,百姓普遍认为房价会上涨,资产收益远大于房贷利率调高的成本,大家对房贷利率不敏感。现在,对房价的预期逆转了,房子的成本也全面显现,包括房贷、物业、折旧等等,这也是近期楼市低迷的根源之一。

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只要房价还在下跌,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房价下跌城市的房贷利率不再设下限,一方面是为了收缩房贷利率和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之间的倒挂幅度,另一方面是以降低房贷利率缓冲房价下跌。同时,近期楼市政策更多转向需求端纾困,目的也是激励大家购房,缓解房价下跌的预期。短期内要稳楼市,就得这么做。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北京动态优化进返京防疫政策
  • 人民银行开展5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30亿元
  • 11月13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例
  • Raymond James:3B家居新融资难改业绩疲态 下调评级至“跑输大盘”
  • 美利云拟置入消费类锂电池资产 天津力神将成控股股东
  • 印度尼西亚前国会议长:“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 花3000块钱买的投影仪,落灰了
推荐内容
  • 砸钱做预制菜,营销费用大涨逾4倍!趣店单季亏损近6.5亿
  • 取消中风险区及次密接判定 各地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
  • 医药股狂欢,中药板块今日最佳!大金融板块吸金,招商银行涨7%
  • 多家上市公司“暴露行踪”,明星基金经理悄悄开启“加仓模式”,这些个股被抢
  • 商务部将加快推出一揽子政策稳外资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班长刘丽:当好新时代创新型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