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线城市找房热度为何下降?大家返乡看房去了
过去,春节以返乡团圆和出行旅游为主旋律的线城乡春节假期,往往并非房地产市场的市找销售旺季。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房热房去在政策利好的何下大环境下,今年楼市“春节档”的降大家返成绩单还是引发关注。
资料图:房地产楼盘。春节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政策助力,线城乡看房热度上涨
在上海工作的市找房产中介孙先生今年春节没有回老家,但依然过得颇为充实。房热房去“我们售楼处平均每天能有二、何下三十组客户看房,降大家返初五的春节时候最多,差不多能有五十组,线城乡属于比较火爆的市找了。”
“我们这里人也挺多的,特别是初四初五初六这三天。接待的客户很多都是从一线城市回来,老家在这里,在年前因为利好政策得到了购房资格,趁着过年期间来看房。”某二线省会城市房产中介蒋女士对记者表示。
“我们这里假期前四天基本没什么人,店里也只留了一两个人值班。但从初四开始看房的人多了起来,假期后三天平均每天二十组左右吧。”某三线城市房产中介林先生说。
看房热度在这个春节出现上涨。58安居客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各线城市找房热度同比上涨3.7%,一线城市找房热度较去年春节期间小幅下跌3%,新一线城市同比持平,二线城市上涨6.3%。
“一线城市外出旅行、探亲群体大幅增加,导致春节期间找房热度小幅下降;二线城市购房政策持续放松,叠加返乡置业人群,更倾向于在本省省会城市或近年崛起的‘强二线’城市购房,找房热度出现上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
“最近咨询的人确实多,也有很多过年返乡的客户和我们线上沟通。不过相比于看房的热度,大部分人还是处于观望状态。因为每年春节后房价、成交量、租金都会涨,也就是常说的‘小阳春’,所以假期期间真正下定决心的购房者不算多。”孙先生表示。
为了真正留住购房者,各式各样的优惠活动也少不了。林先生介绍,最近售楼处推出的活动主要着眼首付、车位。“在我们合作的银行办理按揭,首付能做到10万元以下;再就是我们也推出了一批5万元左右的特价车位,购房可配套购买。”
林先生提到,今年春节来的购房者们比以往更关注交房时间的问题,工作人员也会把“现房、准现房”一直挂在嘴边。
“楼盘整体的价格比起2021年降了不少,我们也会尽可能邀请客户来现场看盘。”蒋女士透露,如果去售楼处面谈的话,可以得到比app上展示价格便宜不少的优惠。
蒋女士同时提到,虽然新房优惠比较多,但是二手房价格还是比较稳固的。“特别是最近也到了学龄儿童父母考虑买房或者置换的时候,以学区房为代表的二手房源依然抢手。”
资料图:广州南站候车室。陈树雷 摄蓄势待发,二手房市场现暖意
二手房市场的暖意则更为明显。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与去年春节相比,今年二手房看房和买房数量有了明显提升。
从带看量看,贝壳50城二手房带看量较2022年春节期间提升28%。成都、重庆二手房带看活跃度比去年春节分别提升1.5倍和1倍。珠三角重点城市市场启动之势也较为明显,惠州、东莞及佛山春节期间带看量较去年同期翻倍,深圳增幅也达86%。
从成交量看,贝壳重点50城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春节增加了57%。1月前27日成交水平已经基本接近去年12月全月,其中京津冀重点城市1月市场延续去年12月的回升态势。北京、廊坊、天津及石家庄已经超过去年12月全月成交水平,4城总体日均成交水平提升38%。
“春节看房找房热度确实不减,特别是一些老牌的学区房属性房源,价格也还是比较坚挺。”北京市西城区一位二手房中介表示,自己店里1月份上半月成交量不错,预计整个月的总成交量能超过2022年销售最好的月份。
58安居客研究院统计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中国70城二手房日均需求热度相比1月出现明显上涨。同期,70城中有56城二手房日均需求热度上涨,仅有9个二线城市和5个三线城市出现下跌。
“从先行指标来看,预计一季度市场会保持复苏的势头,珠三角及京津冀重点城市表现好于其他城市群。”贝壳研究院认为。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向,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判断,短期来看,供需两端政策将继续加快落实,一二线城市住房需求旺盛,有望率先迎来市场复苏,楼市“小阳春”或将在少数城市出现。
(责任编辑:探索)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杭州“认房不认贷”后市场热度上升:四批次土拍现“全民企拿地”,新房成交量骤增
- ·微信转账新变化?突然要上传身份证了?重要提醒→
- ·前10月社会物流总额275.4万亿元 行业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 ·黄金交易提醒:金价自一周低位反弹 多空博弈或加剧
- ·广发贵金属日评:避险情绪小幅升温 贵金属价格小幅上涨
- ·业绩好转好减持? 劲仔食品遭二股东套现2.73亿 上市后已连遭“抛售”
- ·两大家族办高校,一年大挣19亿
- ·受飞行员罢工影响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宣布取消800个航班
- ·人民日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