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方星海:将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

方星海:将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

时间:2025-07-07 06:17:23 来源:杳无音讯网 作者:时尚 阅读:872次

记者 | 王鑫

9月2日,海将沪深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港通股票明确了当前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标的币股多项措施。

首先,支持证监会继续稳步推进市场、香港机构、推出台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人民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票交做好改革实施后的易柜配套规则、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海将沪深拓展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港通股票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发行上市。标的币股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支持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进展。香港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推出台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其次,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的要求,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好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继续加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沟通,不断提高A股投资便利性,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证监会高度重视两地资本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支持香港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方星海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港方和有关部门推出以下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的新举措。

一是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研究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推动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同发展。

2022年以来,双重主要上市逐渐取代之前的第二上市成为中概股回归香港的主流方式。从交易角度而言,采用第二上市的中概股将不会被纳入港股通的范围,但“双重主要上市”的股票是独立的港股,可以纳入到港股通标的范围。

分析师洪嘉骏表示,双重上市的公司在两个市场的股价表现相对独立,上市地位不会因为海外上市地位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而且易于符合监管要求纳入港股通,从而增加其流动性,并有助估值提升。当前理想汽车( 02015.HK )、小鹏汽车( 09868.HK )、( 06160.HK )都已经进入港股通名单。

据方星海介绍,今年前7个月,沪深交易所共有178家企业IPO上市,合计融资3459亿元,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再融资合计3825亿元,保持了较高水平。

“证监会有效防控动力煤、原油等基础工业品价格持续上升风险。成功应对了国际市场镍期货极端“逼空”行情对国内镍期货市场的外溢风险。”方星海指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资本市场今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保持活跃,功能发挥良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星海还总结了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一是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包括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优化和拓展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5家境内上市公司赴瑞士、英国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额累计约22.7亿美元。

二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中美双方成功签署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清除存在多年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障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是扎实做好开放政策的沟通宣传,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证监会加强与国际投资者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息,稳定外资预期,取得良好效果。股市方面,今年1至8月,外资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A股632亿元。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菜贩“胖子”离世后,团结路上一场特殊的告别
  • 这些交易,无效!纽交所最新声明
  • 实探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过剩困扰下的新城控股,该如何应对?
  • 【回乡见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广西小城的道路建设变迁
  • 广发有色金属日评:铜现货升水坚挺,精废价差收窄,区间空单逢低减持
  •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私宅发现十几份机密文件
  • 瑞信证券研究主管兼中国股票策略师黄翔:2023重点关注中国复苏进程,推荐超配耐用消费、服装、工业等5个板块
  • 一中国香港籍货轮在长崎近海沉没:5人获救,17人或在海上漂流
推荐内容
  • 世界杯来了,这些商家用创意与流量花式突围
  • 多国报止咳糖浆致儿童死亡,世卫紧急呼吁
  • 江西抚州东乡核酸检测已改为自愿检测,现场人不多
  • 前日本央行理事:新行长上任后或在几个月内逐步取消YCC政策
  • 美国8月ISM制造业徘徊于两年多低位,价格指数五连跌,通胀压力大减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