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业绩首尾相差超70个百分点!次新基金拉开差距!

业绩首尾相差超70个百分点!次新基金拉开差距

时间:2025-07-07 06:15:27 来源:杳无音讯网 作者:热点 阅读:559次

统计数据显示,业绩2021年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共有83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成立。首尾今年以来,相差新基市场风云变化,百分这些次新基金的点次状态如何?

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金拉距次新基金成立以来整体获得正收益,开差平均收益率为0.36%,业绩但是首尾业绩分化严重,首尾相差74.12个百分点,相差新基基金份额也出现不小变化。百分

业绩分化走阔

Wind数据显示,点次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共有83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金拉距偏股混合型、开差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型基金,业绩不同份额分别计算)成立。

在经历市场的变化后,这些次新基金出现了不小的业绩分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上述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36%。其中,有406只基金产品成立以来的收益为正,占比约48.92%。

但是,这些次新基金的业绩分化明显,首尾相差达到74.1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成立于2022年3月29日的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A,累计收益率高达44.62%。排名最后的一只成立于2021年11月的次新基金,净值的跌幅已经达到29.50%。

部分业绩靠前的次新基金 数据来源:Wind;截至8月23日

不同类型的主动权益类次新基金也有明显的表现差异。数据显示,91只普通股票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02%,其中,有41只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为正,占比约为45.05%。13只平衡混合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7.14%,其中有9只基金产品获得正收益,占比约为69.23%。642只偏股混合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28%,其中314只次新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约为48.91%。84只灵活配置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27%,其中42只基金产品获得正收益,占据半壁江山。

另外,很多绩优次新基金得益于新能源、低碳经济、先进制造等行业主题。例如,截至8月23日,成立于2021年12月13日的低碳成长A,成立以来的收益为40.06%;成立于今年3月1日的广发先进制造A,收益同样高达38.76%。

规模变化进退不一

业绩的分化,自然也带来次新基金规模的分化。

以业绩收益靠前的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中信建投低碳成长、广发先进制造、鑫元清洁能源、鑫元长三角区域主题为例,上述次新基金二季度末的最新份额分别为2.36亿份、5.60亿份、2.34亿份、0.47亿份和1.28亿份。上述基金产品的成立规模则分别为2.28亿份、6.98亿份、1.86亿份、0.11亿份和2.92亿份。可以看到,绩优次新基金一般都获得了基金份额的增长,部分基金产品更是在短时间内迎来规模的明显上升。

鑫元清洁能源A的份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业绩相对吃力的部分次新基金,规模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一只成立于2021年11月的沪港深基金,二季度末的基金份额为5.78亿份,该基金的成立规模为3.21亿份。另一只成立于去年12月的港股通基金,二季度末的基金份额为16.11亿份,该基金的成立规模为15.60亿份。可以看到,尽管阶段性业绩承压,投资者还在净申购这些次新基金产品。

对此,公募机构人士表示,次新基金的业绩表现和规模变化之间,有比较复杂的互相影响关系。

“次新基金净值涨得太快、太好,容易引发持有人落袋为安;阶段性业绩表现吃力,反倒可能迎来投资者的加仓。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一些发起式的绩优次新基金很可能收获业绩和规模双赢。”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门负责人表示。

机会还需看结构

近期,市场行情更趋复杂多变,这也为次新基金带来了不小的业绩压力,特别是一些业绩表现不如人意的次新基金,基金经理直言压力不小。“开头的净值曲线一旦走坏,后面再要拉回来,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好的行情配合。”一位基金经表示。

不过,整体而言,虽然市场多变,基金机构对于结构性的机会仍然充满信心。

“前期行情较为极致的情况下,近期对于风格切换的讨论较多,赛道拥挤度过高,赚钱效应较强的行情中,部分机构获利了结。调整更多是情绪面的波动,基本面并没有超预期的变化。往后看,短期依旧是震荡的格局中,存量资金继续博弈,结构性机会贡献主要超额收益的行情会延续一段时间,在十月前后可能会迎来市场风格切换。”德邦基金表示。

永赢基金表示,由于交易相对拥挤可能出现调整,可逐步关注风格切换问题。目前市场压力主要来自成长板块持续上行后存在调整压力,而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与内外流动性环境。目前经济仍在温和复苏过程中,政策面也相对积极,对整体权益资产走势无需过度悲观。

“近期市场高低估值板块分化较明显,这一问题值得关注,但仍可在高景气行业中根据估值性价比寻找机会。大消费、价值板块可以结合经济、行业高频数据密切跟踪,在盈利预期确认改善的过程中,逐步考虑风格切换问题。”永赢基金表示。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果味电子烟变装回归,三无产品“奶茶杯”猖獗,化妆品代购转行做代理
  • 毕马威中国康勇:未来的金融监管也要考虑对数据、碳排放等的监管
  • 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收同比增1.65倍 业内预计2022理财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
  • 高温干旱加剧欧洲经济困境
  •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制定
  • 吉利或将考虑推动曹操出行最早明年在香港上市
  • 保租房REITs打通租赁市场正循环
  • 腾讯控股回购股份111万股,耗资约3.51亿港元
推荐内容
  •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
  • 杭银消费金融中期净利营收双增长,资产规模微降0.8%
  •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加息速度可能放缓
  • 蚬壳电业发盈喜 中期溢利2470万港元
  • 靠卖比萨年入16亿元!达美乐中国IPO迎最新进展
  • 浙江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原处长卢成南接受审查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