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1日起召开。吴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并参加媒体对话会。求注全市
谈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册制场推开放,吴晓求表示,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中国资本市场中,行条包括香港投资者在内的吴晓境外投资者大概占3.5%的比重,“应该说这个比重虽然有所提高,求注全市但是册制场推和中国经济的地位,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相比,还是已经比较低的”。
吴晓求回忆说,行条自己在2012年写过《未来十年中国的吴晓资本市场》,书里面写到,求注全市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会全面开放,册制场推“但是现在离我过去说的2020年已经过去2年,实际上还没有完成”。
吴晓求给出了两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第一是如何评估开放带来的风险。在吴晓求看来,从总体上看,“开放”对中国金融资本改革和中国经济非常有价值,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但也需要评估开放带来的风险。“这个评估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理解有关系”,他说,我们总会觉得开放的风险巨大,所以非常谨慎。“我们在不断地摸索,这是一个对开放之后风险的理解”。
第二是一个很重要的硬条件没有达到——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吴晓求说,如果人民币不能完全实现可自由交易的改革,这个市场就不能完全地开放,只能采取管道式的改革。“人民币完全实现可自由交易,那个时候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他强调,当前的复杂国际环境,特别是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敏感地区对全球所带来的重大影响,的确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新的复杂性。“我个人希望到‘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人民币可以完成完全可自由交易的改革”。
吴晓求说,“我们的条件比当年的俄罗斯、印度、韩国当时本币国际化、自由化条件的条件要好得多,我们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在提升。我们的经济竞争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国际贸易规模全世界最大”,更为重要的是,“世界上也在希望有一种新的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全球货物贸易结算可以选择的货币,实际上也是需要的”。
谈及注册制改革,吴晓求直言,这在全市场的推行已经达到条件了,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实现市场化改革,必须完善法治化,也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重点。
吴晓求说,要先从市场化开始,注册制改革就是市场化最重要的表现。注册制可以从发行制度开始,就让市场机制来选择上市公司,让市场机制来对上市公司定价,包括发行的定价,这都是非常正确的。
“注册制之后现在监管的重心后移,移到中后台,其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是重点,也就是透明度监管是重点,对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是重点”,吴晓求说,“可以让你相对宽松的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一旦披露虚假信息,操纵市场,欺诈上市,那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几天市场状况不好,人们又在担忧,注册制全过程的改革和市场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市场状态不好,也会影响到这个市场全过程的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最终都要过渡到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他说。